全球微动态丨贵州沿河:一位“古茶妈”借助古法成功研创“绳型”纯手工古树红茶

时间:2023-05-31 15:31:31       来源:多彩贵州网

(本网记者 文波 麻占江)巍巍武陵,浩浩乌江。千百年来,土家人民在此依山而居,伴水而生。沿河唐代称思州,因航运之利,舟楫来往,商贾云集,古往今来,以商贸交易为主,八方货物汇聚,而茶叶作为当地的著名特产,是最重要的外贸商品,倍受推崇,到明清已成贡税之品。

沿河千年古茶树

茶圣陆羽在《茶经·卷下·八之出》中,特别提到“茶出黔中,生思州、播州...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。”而成书于北宋初年的《太平寰宇记》,也有“有夷州、播州、思州,以茶为土贡”的记载,印证了沿河茶种植年代久远。


【资料图】

2006年,贵州省茶科所专家在沿河县塘坝镇发现连片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群,其中最长树龄已逾千年。至此,“沿河千年古茶”名扬四方。

迄今为止,沿河境内发现有古茶树5万余株,集中连片的古茶园20多个,古茶树集中分布在塘坝、后坪、客田、新景一带,古茶树在经历了千年风雨后,依然生机盎然,散发千年光彩。

如今,每到春夏,当地老人和孩子都会爬到古茶树上,采摘树梢发出的新芽,炒制新茶,以待客人。

“古茶妈”肖仕梅在古茶树上采茶

其中,当地茶人肖仕梅受土家人手搓麻绳生活习惯启发,借助土家传统制茶工艺,采摘古茶树叶片,一叶一根进行手工揉搓制作,经无数次反复试制,成功研创一款“绳型”纯手工古树红茶。

据了解,该款茶的茶叶均采自古茶树,生产全程避免与金属接触。在揉搓前,工人需进行手部消毒,再将每一片茶叶揉搓成型,风干后,经太阳照晒发酵,后用瓷罐装存。其外形金芽突显,色泽乌润,泡汤红艳明亮,芳香浓郁,醇厚甘甜。

2015年,肖仕梅从大山深处采摘古茶叶,开始纯手工研制,从摊凉到揉搓再到发酵到若干次的整形干燥,整整花了一周时间,结果却是外形有了,但香气、汤色、滋味都很不理想,产品一直存放着,不敢面世。她时不时拿出来看看,激励自己去刻苦钻研,反复试验。

2016年肖仕梅带着女儿田榆榆,再次走进大山,采摘6斤古茶树叶片,带回县城的公司,分成几份,按不同的方法摊凉,一片一片地揉搓,然后发酵,在阳光下晒阴,阴了又晒,数次重复,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。

期间,白天肖仕梅找些姐妹帮着搓,晚上她自己一个人搓,整整做了10多个日夜,每晚都要做到凌晨2—3点才放手,有时要做到天亮。她当时想:“这样艰难谁还敢做啊?”于是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,把那些制好的茶包好,再也不去管它,心头总有一种失望的味道。

当年入冬的一天,一位客人去肖仕梅店里买茶,进店就问那款纯手工古树茶还有没有?肖仕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,取出来泡给他品尝,真想不到这一品,竟品出一种特别的味道,茶的汤色、香气、滋味都很不错。肖仕梅深深地舒了口气,心里十分高兴,暗自想:终于要成功啦!

客人提出全部要了,肖仕梅只给了他一半,另一半分成3克5克10克100克不等,送给那些懂茶的人品尝宣传。

2017年肖仕梅又深入一片古茶园,20多天没下山,继续反复试制纯手工古树红茶,经过不懈努力,一款“绳型”纯手工古树红茶终于面世,公司感念她的艰辛付出将这款茶取名“古茶妈”,以她的头像注册了商标。目前这款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,“古茶妈”成为贵州千年古树茶中一款珍贵的产品。

由于全程手工生产,工艺独特复杂,目前只是定量生产,线上线下销售,很受消费者喜欢。肖仕梅表示,接下来还将在生产技术上再改进,在传承和发展中将古茶文化与土家文化全面融合,推动“沿河千年古茶”开拓新天地、开创新未来。

关键词: